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玉露為酒花為糧的蜜蜂



農業世界雜誌 276期﹝20068月﹞102-105頁。
《詩情蟲語》
玉露為酒花為糧的蜜蜂〈一〉     /何所之
「小蜜蜂,嗡嗡嗡。飛到西,飛到東。東邊李花白,西邊桃花紅。採得花蜜回家去,釀成蜂蜜好過冬。」每年後院那兩棵蘋果花盛開時,看到那些整天忙碌的蜜蜂,就使我想起這首小學時代,耳熟能詳的童謠。唐羅隱〈蜂〉詩云:「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蜜蜂為釀蜜而勞碌一生,何嘗偷閒過?《關尹子‧三極》篇云:「聖人師蜂立君臣。」﹝注:作者尹喜,與老子同時。﹞所以我國自古有「聖人師蜂」之說。《聖經‧箴言6:6》的勸戒是:「懶惰的人哪,要去察看螞蟻怎麼生活,向牠們學習。」雖然用的榜樣不是蜜蜂,《聖經‧出埃及記38》裡卻提到:上帝要從埃及人手中把以色列人拯救出來,領他們到一個肥沃寬廣、流著奶與蜜的地方。〈馬太福音34〉及〈馬可福音16〉都同樣的說道:「約翰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間繫著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此外,〈申命記144〉、〈士師記148〉、〈詩篇11812〉和〈以賽亞書718〉也都談到蜜蜂及蜂蜜。可見蜜蜂在古人心目中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
蜜蜂的種類
全世界大約有 20,000種蜂類,但是蜜蜂主要有四種﹝注:也有11蜜蜂之說﹞:大蜜蜂(Apis dorsata),小蜜蜂(Apis florae),亞洲蜂(Apis cerana)和歐洲蜂(Apis mellifera)蜜蜂可能起源於非洲的熱帶區,後來由南非洲傳佈到北歐,東至印度及中國。
大蜜蜂又稱巨形印度蜜蜂、印度大蜂或岩壁蜂、岩蜂,產於南亞東南亞及中國南方的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常在高樹、峭壁築巢,是土著「獵蜜」的目標。不過非常兇猛,常會螫死人。小蜜蜂又稱為矮蜜蜂、印度小蜂,其分布東到印尼,西至伊朗東部及阿拉伯半島南方的阿曼。亞洲蜂又稱為東方蜂、東洋蜂、印度蜂,分布地區較廣,東自日本,西到伊朗東部,南至印尼,北方至中國大陸的烏蘇里。當地人養小蜜蜂亞洲蜂取蜜,牠們的螫針,刺不穿人皮,所以容易管理。
先民所養的是亞洲蜂,我國學者稱之為中國蜂、中華蜜蜂、或更簡化為中蜂。中蜂一般穴居於樹洞、土穴、牆洞、岩洞,或在屋簷下、穀倉內,甚至在草叢中築巢,繁衍生息。孟浩然〈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詩云:「入洞窺石髓,傍崖采蜂蜜。」採的就是野生中蜂的蜂蜜
歐洲蜂又稱西方蜜蜂原產於歐洲、亞洲西部及不含沙漠的非洲地區東達伊朗的西部及波斯灣。二十世紀初,由美國引進中國的歐洲蜂種,大多數來自義大利,因而多以義大利蜂稱呼。除義大利蜂之外,還有高加索、加立歐爾、德國等蜜蜂品種。美國沒有土產的蜜蜂,首批歐洲蜂於 1622 年抵達維吉尼亞州,隨後陸續由移民引進,而遍佈全美洲。
除了蜜蜂屬(Apis)的昆蟲之外,分佈於墨西哥東南部和中美洲北部的麥蜂(Melipona) 也會產蜜。當地的印地安瑪亞族,養麥蜂取蜜已經有相當久的歷史。不過由於森林的破壞及殺蟲劑的濫用,這些麥蜂已經瀕臨絕跡。澳洲的土著,一向養的「蜜」蜂是無刺(Trigona) ,有十種之多。養無刺取蜜,在澳洲是方興未艾的家庭副業。
蜜蜂的社會組織
蜜蜂有三種性型:雄蜂、女王蜂和職蜂(圖一及圖二),牠們各盡其職。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發育的,而職蜂和女王蜂都是雌性,是由受精的卵發育而成。雄蜂整天無所事事,只管傳宗接代。不過一旦和處女王蜂,在空中交尾成功後,迅即「暴斃」,做「牡丹花下死」的風流鬼了。所以平劇中有「一夜皇后」的李鳳姐,蜜蜂王國裡則有「一日皇帝」的雄蜂。每一蜂群裡有不少雄蜂,但能得到處女王蜂垂青,被選為「駙馬」的無幾。其餘未獲交尾的雄蜂,都陸續被職蜂驅逐出巢,凍餓而死。處女王蜂在空中行蜜月飛翔時,總是有一大群雄蜂尾隨其後,企圖得親芳澤。牠會和數隻雄蜂交尾,直到牠的受精囊充滿精蟲為止。從此,女王蜂的任務就是專門產卵,在繁殖期間每天產卵兩、三千個。女王蜂的壽命,可長達八到十年。.不過年老的女王蜂,一旦受精囊裡儲存的精蟲用完,所產的未受精卵,就全數發育而成雄蜂。所以蜜蜂的世界是「老蜂弄璋」!




圖一:混雜在職蜂群中的黑色雄蜂。﹝Jeff Pettis博士提供﹞


圖二:一群職蜂圍繞著女王蜂﹝背部有藍色方塊標誌﹞。﹝阮衛廉博士提供﹞


職蜂是生殖系統發育不完全的雌蜂,牠們「繁佈金房,壘構玉室。咀嚼華滋,釀以為蜜。」﹝晉‧郭璞〈蜜蜂賦〉﹞可謂包辦該蜂巢裡裡外外的一切事務。蜜蜂所造的「金房、玉室」,都是正六稜柱狀。這些蜂室一個挨著一個,緊密地排列著,中間沒有一點空隙,是建築學上最經濟的結構(圖三)



圖三:正六稜柱狀的蜂室,每個蜂室有芝麻大的乳白色蜂卵一粒。﹝
Ken Lorenzen博士提供﹞


職蜂出生後,頭幾天身體還柔弱,不能擔任甚麼工作。從第三天起,才開始做「家事」,而且逐漸由飼餵幼蟲,進而侍候女王蜂和雄蜂。大約兩周以後,職蜂身體健壯了,才擔負起巢外各種辛勞工作。採花蜜回到巢箱之後,職蜂用兩種舞法來「指導」其他職蜂,去牠所發現的蜜源採集。如果蜜源在巢箱附近,牠就跳「圓圈舞」。若蜜源在一百公尺之外,則改跳「搖擺舞」。遇到敵害,牠們就群起而攻擊。不過蜜蜂螫你,是萬不得已的。因為一旦螫人,螫針有倒鉤,職蜂無法拔出。蜜蜂一飛走,螫針就連帶著毒囊,脫離蟲體,留在刺傷處,職蜂不久也就「殉職」了。這些職蜂為了抵禦外侵,萬死不辭,臨陣又何曾退卻?
蜂群發展到相當程度,就會「蜂口眾多」,又加上蜂蜜、花粉滿倉,職蜂採集回來沒地方「卸貨」。牠們不得已就出門偵察,尋覓新居。一旦找到新家,就擁著女王蜂,「一窩蜂」喬遷﹝分封﹞。中國蜂性好分封,很多蜂群常逃到大山裏,另覓岩穴或樹洞居住。據說當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他的大旗上聚集了蜂群,認為是吉兆,便命名這大旗為「蜂纛」。其實,周武王當時剛好遇上分封的蜂群,牠們只是借用他的大旗歇腳而已。
蜜蜂辛苦為人計
花蜜的成分以蔗糖為主,職蜂將採到的花蜜儲存在嗉囊﹝又稱貯胃﹞,回到蜂巢時,嗉囊裡的酵素早已將大部分的蔗糖轉化為葡萄糖或果糖,職蜂隨即將花蜜吐進蠟巢上的蜜房。花蜜的水高,又含天然酵母菌,容易發酵。職蜂用翅膀搧風,使水蒸發到低於百分之十三左右,而成蜂蜜。然後從腹部的蠟孔分泌蠟片來把蜜房封蓋,以便將來食用。蜂蜜裡高濃度的糖分,可以抑制蜂蜜發酵。蜂農把蜂驅走,割開蠟蓋,用離心機﹝俗稱搖蜜機﹞將蜂蜜自蜜房中拋出,過濾後裝瓶出售,稱為分離蜜。如果連蠟巢﹝切成小塊﹞出售,稱為巢蜜。
雖然蜂蜜大多數摻雜各種花蜜,也有單一蜜源的蜂蜜,臺灣名貴的「龍眼花蜜」,就是一例。曾經有一位洋朋友送我一罐有如黑糖漿的蜂蜜,說是鬱金香樹(Tulip Tree)的花蜜市面上找不到的單一蜜源蜂蜜美國的柑橘花蜜」、希臘的「野百里香花蜜」、法國的「薰衣草花蜜」,都是有名的單一蜜源蜂蜜,市價也都比一般蜂蜜高。龍眼和荔枝是台灣的主要蜜源植物,不過荔枝蜜易產生結晶,不如龍眼蜜吃香。
唐朝僧人寒山一稱寒山子﹞詩七六詩句:「死惡黃連苦,生憐白蜜甜﹝注:憐,愛也。﹞白蜜是上品蜜,唐京兆聖壽寺慧靈傳云:「寺中常貢梨花蜜,其色白,其味愈常蠟房所取者」可見自古即以單一蜜源蜂蜜為貴
職蜂在花叢裡採蜜時,往往周身粘滿花粉。職蜂用後足跗節﹝相當於人體的腳﹞特化的花粉刷﹝注:螞蟻、蜜蜂的前足有清潔觸角的觸角梳。﹞來收集體毛上附著的花粉,再將花粉儲集在後足脛節﹝相當於人體的小腿﹞特化而成的花粉籃裡,和花蜜一併攜回蜂巢。不過職蜂從未將身上的花粉刷乾淨,花卉也因此得以藉蜜蜂來傳粉。職蜂將花粉混合少許蜜,成為蜂糧來喂幼蟲,提供幼蟲成長所需的蛋白質。台灣的粉源植物以茶樹和五倍子樹為主,後者為巿場上最受歡迎的蜂花粉。
中國養蜂歷史悠久
禮記‧內則云:「子事父母,棗栗飴蜜以甘之。」可見三千年前先民已經食用蜂蜜。不過文字學家過去一直認為甲骨文上,只見「蜜」字,沒有發現過「蜂」字。根據陜西西北農學院昆蟲學家周堯教授的研究,殷墟甲骨文上,不但有很多「蜂」字,還有「庚辛貞蜂大集」的卜辭。這些「蜂」字,都形象而生動地刻畫了蜜蜂那膝狀的觸角和腹部末端的螫刺。所以可能遠在殷代,就已經有人養蜜蜂了。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山海經》中記述有「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望穀城之山,無草木,無水,多沙石有神焉, 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驕蟲,是為螫蟲,實惟蜂蜜之廬其祠之:用一雄雞,禳而勿殺」這是我國最早確指蜂蜜的文獻,亦是最早的養蜂記載。
西晉張華在《博物志》中提到,用十斛或五斛﹝注:古時五斗為一斛﹞的木器來養蜂。南朝鄭輯之的《永嘉地記》中有記載,在木桶做的蜂窩塗上蜂蜜後,用來誘蜂養蜂。唐朝賈島〈贈牛山人〉詩云:「鑿石養蜂休買蜜,坐山秤藥不爭星。」說明了當時人們還採用石製蜂窩飼養蜜蜂。農民也都用泥塗在竹籠周圍,留著小洞做門,再把竹籠放在屋側,靜候野蜂光臨居住。
宋朝蘇轍〈收蜜蜂〉詩中的「空中蜂隊如車輪,中有王子蜂中尊。分房減口未有處,野老解與蜂語言。前人傳蜜延客住,後人秉艾催客奔。布囊包裹鬧如市,坌入竹屋新具完。小窗出入旋知路,幽圃首夏花正繁……。」就是指中國蜂的分封,不過那「空中蜂隊」擁護的不是王子,而是女王蜂。詩中還提到點燃艾草來燻野蜂,用布囊來包裹捕到的蜂群,放入竹篾編成或竹竿製成的蜂窩養。不久就安居下來,從蜂窩的巢門﹝小窗﹞出入了。元朝王楨的《農書》中描述用收蜂籠﹝笠帽﹞收捕分蜂群的情況:「以杆高懸,笠帽召之,三面撒水揚塵阻其出路蜂自避人笠中,收之,漸時歇定,將笠裝於布袋懸空處,至晚移停桶內。」
明初劉基作〈靈丘丈人養蜂〉,對當時的養蜂方法,詳細記述如下:「昔靈丘丈人之養蜂也,園有廬,廬有守,刳木以為蜂之宮。其置也,疏密有行,新舊有次,坐有方,牖有向。視其生息,調其喧寒,以鞏其架構,如其生發,蕃則折之,寡則哀之。去其蛛蟊蚍蝣,獮其土蠭蠅豹。夏無烈日,冬不凝澌,飄風吹而不搖,淋雨沃而不潰。其分蜜也,分其贏而已矣,不竭其力也。丈人於是足不出戶,而坐收其利。」「刳木以為蜂之宮」說明當時採用樹段挖空,製成蜂窩養蜂。
徐光啟是明代末年的宰相,也是近代科學的先驅者。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是徐光啟對農業和水利的研究,用力最勤、影響最深遠。《農政全書》就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代表著作。對於養蜂,他在《農政全書》裡引用明代桂萼所編的《經世民事》說:「十月割蜜,天氣漸寒,百花已盡,宜開蜂寠後門,用艾燒烟微薰,其蜂自然飛向前去。若怕蜂螫,用薄荷葉嚼細,塗在手面,其蜂自然不螫。或用紗帛蒙頭及身上截,或皮套五指尤妙。」這些措施倒是有效,可是有趣的是他同意桂萼拿「白斬雞」喂蜜蜂的方法說:「冬月割蜜過多,則蜂飢。飢時,可將嫩雞白煮,置房側,令食之。」蜜蜂不是雜食性昆蟲,即使「飢不擇食」,也不會吃雞肉。《經世民事》說:「至春來二月間,開其封,止存雞骨而已。」想必是蜜蜂為了移除此「穢物」,而將雞肉咬碎,移出窼外,只存咬不動的雞骨而已。
清朝郝懿行的蜂衙小記是中國第一部養蜂專著。不過開創中國近代養蜂事業的先驅,是清末秀才張品南。他1912年赴日本學習活框養蜂技術,購買義大利蜂、西方蜂具和著作回國,畢生致力活框養蜂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台灣養蜂的發源地是嘉義關子嶺一帶,養蜂家以嘉義、台南、屏東等地區最多。台灣早期養的是中國蜂,當時稱為野蜂。蜂群是從岩石洞穴(圖)或是樹洞捕捉回來,飼養在非常簡單的蜂箱中。蜂箱用竹片作成,箱面敷上泥土。也有用樹幹及其他容器當蜂箱(圖)。到清康熙年間,才由呂、賴、林三姓家族自大陸引進養蜂方法。日據時代,臺北農業試驗所畜產系試驗、推廣日本農林省畜產試驗場養蜂育種室提供的義大利蜂。光復後,蜂學高級人才的培育,是以臺灣大學為主。在何凱光教授的教導下,培育了五位博士、20位碩士。目前臺灣設有養蜂學課程的,共有臺灣大學、中興大學及宜蘭大學三校。至於對蜂農的短期訓練,則由苗栗蠶蜂改良場主辦。

圖四:苗栗大湖山區石洞裡的中國蜂蜂巢。﹝張世揚博士提供﹞


圖五:屋簷下的舊式中國蜂蜂箱,貼有安巢驅邪的咒符。﹝藍國賢先生提供﹞

農業世界雜誌 第 278 期﹝ 2006 10 月﹞ 106-107 頁。
農業世界雜誌 第 279 期﹝ 2006 11月﹞ 75-177 頁。
農業世界雜誌 第 281 期﹝ 2006 1 月﹞ 94-98 頁。
《詩情蟲語》
玉露為酒花為糧的蜜蜂〈二〉     /何所之
蜜蜂對農業的貢獻 
蜜蜂的經濟重要性並不在於產蜂蜜,而是對農作物的傳粉。顯花植物開花時,花蜜腺分泌花蜜供昆蟲採集,雄蕊的花藥爆裂散出花粉,隨採蜜昆蟲傳佈,達成異花授粉目的。傳粉昆蟲種類,以蜜蜂類、壁蜂類、熊蜂類為主,其他有蝶蛾類、蠅類和甲蟲類。其中許多有效的傳粉者,若非個體太小﹝如壁蜂類﹞,就是數量太少﹝如熊蜂類﹞,無法為大面積之農作物做足量之傳粉服務。也有些昆蟲僅訪求特定植物,例如有些地蜂(Andrenid bees),只造訪虎耳草科溲疏屬灌木的花。臺灣有玉山溲疏、大葉溲疏﹝別名白埔姜﹞和臺灣溲疏﹝別名蜀漆或常山﹞,生長於山區,開白花
據說美國一年需要一百二十萬蜂群,來為九十多種農作物傳粉。這些農作物,包括水果、蔬菜﹝豆類、瓜類、玉米……等等﹞、苜蓿、棉花和向日葵等,經蜜蜂授粉而提高產量和品質。蜜蜂傳粉對美國農業的貢獻,一年價值美金五十億到兩百億。在美國,為農作物傳粉是一種流動性的企業,商業性蜂農要隨著農作物的花季,不斷轉移「商場」。每年,蜂農把蜂窩放在需要蜜蜂傳粉的農作物附近(圖一),再依照所置放蜂窩的數目,向農作物主人索取「傭金」。這是蜂農的主要收入,賣蜂蜜和其他蜂產品﹝如蜂王漿、蜂蠟、蜂膠、花粉等﹞,只能算是外快而已。杏仁的生產,就完全依賴二、三月間,那六週開花期蜜蜂的傳粉。以每英畝平均需2.5蜂窩計算,加州的杏仁果農,2005年就要每英畝大約花175美元,「雇用」蜜蜂來給杏仁樹傳粉。



圖一:蜂農在安置蜂群,為農作物傳粉。﹝Ken Lorenzen 博士
提供﹞


過去一般相信咖啡是自花授粉的植物,因此認為昆蟲對此經濟作物的傳粉和結果沒有利用的價值。但是根據2002年自然雜誌﹝Nature﹞的一篇研究報告,外來的非洲種蜜蜂,使巴拿馬咖啡的產量提高了五成。所以別忘了你所喝的那一杯「星巴克咖啡」,是兩、三打蜜蜂的功勞。
日本的果農用土產的無刺壁蜂﹝Osmia cornifrons﹞來為蘋果樹傳粉。他們將蘆葦桿切成小段,放在木箱裡,讓這種獨棲性的蜂類,用泥土在蘆葦桿裡作巢、產卵及儲備用花粉和花蜜做的蜂糧,供孵出的幼蟲吃。蘋果花期過後,老蜂相繼死亡,幼蟲成長、結繭化為蛹。入秋後成蟲羽化,但是仍舊留在繭裡。果農將蘆葦桿蜂巢做禦寒措施,加以保護成蟲越冬。翌年蘋果樹開花時,將無刺壁蜂的「蜂房」,一箱一箱放在果園裡可以避風雨的架子上,讓破繭而出的小蜂,就近為蘋果樹傳粉,據說效率比蜜蜂好(圖二)。因此,美國農業部也從日本引進這種無刺壁蜂,做局部推廣。不過改用硬紙管,讓無刺壁蜂作巢(圖三)。



圖二:為蘋果樹傳粉的無刺壁蜂,用腹部的特殊體毛來攜帶花粉。﹝Suzanne
 Batra博士提供﹞


圖三:美國式的硬紙管無刺壁蜂巢。﹝Suzanne Batra博士提供﹞


由於蜂群蟲隻的數量及活動空間大,蜜蜂不適合用來為溫室作物傳粉。熊蜂﹝Bumblebee﹞又稱圓花蜂(圖四),也營社會生活而分雄蜂、女王蜂和職蜂三級別。受精女王蜂在樹洞或地穴內冬眠,翌春飛出,在荒廢的鼠穴或自己挖的地穴,開始建立新蜂群。職蜂採花粉和花蜜,嚼成漿糊狀來喂幼蟲。荷蘭的昆蟲學家業已研究出人工飼養熊蜂的方法,在溫室裡放置熊蜂來為作物傳粉。熊蜂採蜜時,全身顫動,會將茄科作物的花粉從花粉管抖出來,所以最適於為蕃茄、青椒、茄子等茄科蔬菜傳粉。


圖四:正在採蜜的熊蜂。
 
「神功寄藥王」的蜂蜜
從前吳王夫差把現在的衢州地方封給越王勾踐,越王就派大夫文種送葛布、甘蜜、文笥、狐皮、晉竹等物給吳王,作為答禮。衢州縱橫八百餘里,而這些禮物之中只有九罐蜂蜜,可見當時的蜂蜜是多麼珍貴。或許那只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吧?不過蜂蜜的醫療價值,確實早就為歷代名醫所公認。
《本草經》這本中國醫藥經典說蜂蜜的性能是﹕「入心、脾、肺、胃、大腸五經,為甘和滑潤之品。能治心腹血刺痛、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除心煩,皆蜜之功用也。」李時珍也說﹕「蜂採無毒之花,醞釀而成蜜,其入藥之功有五﹕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清熱也、止痛也。」
古今中外,蜂蜜一向也都被用來治療創傷、潰爛、及火傷。中醫書上就有不少「蜜」方,如《梅師方》有﹕「熱油燒痛,以蜜塗之。」的療方,《外台祕要》也說﹕「口中生瘡,以蜜煎甘草塗之,瘥。」2000年,葉門及以色列兩國醫院的臨床實驗也顯示,用蜂蜜來治療被感染的手術傷口,其效果比一般的抗生素還好。2001年澳洲政府當局,還准許一家公司推出一種叫「Medihoney」的蜂蜜製品,供一般家庭療傷之用。紐西蘭出產的一種叫「Manuka」的蜂蜜,也有同樣的療效。不過蜂蜜為什麼會有療傷的功能,還是這幾年才被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一位學者研究出來。原來蜂蜜一接觸到傷口,蜂蜜裡的葡萄糖氧化脢,就將傷口的水和蜂蜜裡的葡萄糖轉化為眾所周知的殺菌劑:雙氧水。此外,蜂蜜裡那麼多的糖份,也將傷口所含水分全部固結著,使細菌無法使用水分來繁殖。難怪蜂蜜放在食櫥裡不加蓋,也不會變壞。蜂蜜雖然有療傷的功能,但若有大傷口或嚴重火傷,還是要找醫師治療。
除了療傷之外,蜂蜜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呢!根據伊利諾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 科學家的研究,蜂蜜的抗氧化劑含量,並不亞於蕃茄。一般來說,顏色越深的蜂蜜,含抗氧化劑越豐富。因為蜂蜜含有許多抗氧化劑,可以防止皮膚細胞受損,又能保持水分,使皮膚光彩細嫩,有些公司已經開始研究,如何用蜂蜜來作潤膚霜、潤膚液及防曬膏。其實用蜂蜜來保護皮膚,早為中國古代淑女所採用。晉朝詩人郭璞所作的〈蜜蜂賦〉,就有「靈娥禦以豔顏」之句。
窮味之美、極甜之長的蜂蜜
飲食中,任何使用砂糖的場合,都可以蜂蜜代替,以增加食物或飲料的色澤、香味和營養。我自己做的黃豆麵包﹝饅頭﹞,就用四分之一杯的蜂蜜。黃豆麵包切片後,用烤麵包機稍微烤一下,再塗些蜂蜜,又香又Q﹝台語﹞,祥兒最愛吃,管它叫「Baba bread (爸爸麵包)」。
蜂蜜的營養價值雖高,可千萬不能給一歲以下的小孩吃,因為小寶寶吃了蜂蜜可能會中毒。原來蜂蜜裡有時會摻雜一些臘腸桿菌的胞子,成人及一歲以上的小孩的消化系統,可以殺戮這些胞子。但是一歲以下的兒童,免疫系統還沒有發展完全,臘腸桿菌胞子會繁殖,而引起食物中毒。臘腸桿菌中毒症(botulism),除了非洲之外,遍及其他各地。美國本土,則以賓州、康州、及猶他州最普遍。
小時候,鄉下人大熱天喝的是「青草茶」,要進城才有「冰鎮酸梅湯」喝。至於「黑松汽水」,就只有結婚喜宴上才有。所以母親就泡「蜜茶」﹝蜜水﹞,給我們解渴。我們拿空汽水瓶裝蜜水,用繩子綁起來,然後小心翼翼、一瓶一瓶縋落水井底「冷藏」,要喝時才到井邊「汲」取。〈蜜蜂賦〉云:「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鮮玉潤,髓滑蘭香。窮味之美,極甜之長。」我們的「井藏」蜜水也是「冰鮮玉潤」,不過聞到的不是「蘭香」,而是龍眼花香。當時的「龍眼花蜜」很貴,那瓶蜂蜜還是七舅自己捨不得吃,特地留給母親的。
除了泡「蜜茶」之外,蜂蜜還可以拿來釀蜜酒(mead)。四千多年前的巴比倫,有一種習俗。婚禮之後,岳丈要提供女婿蜜酒,整整一個月,讓新郎喝個痛快。因為巴比倫人用的是陰曆,這段開懷暢飲蜜酒的日子,也就叫做「蜜月」。
蘇東坡不但會蜜酒,還作了一首〈蜜酒歌〉呢!他的〈前赤壁賦〉中的「客有吹洞簫者」,指的是四川綿竹武都山的道士楊世昌。蘇東坡以謗新法被貶謫黃州時,楊世昌不顧山路迢迢,趕到黃州看望蘇軾。他陪伴蘇東坡數月,「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楊世昌吹洞簫,「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事後更將自己珍藏的「蜜酒」酒方贈給了蘇東坡蘇東坡釀成後,作〈蜜酒歌〉贊其「三日開甕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潑。」蜜酒在台灣不流行,故鄉也沒有職業蜂農,只有村外、兩家農戶,在龍眼樹下擺了幾箱蜂巢。
有關蜜蜂民間傳說和習俗
台灣有個關於職蜂「殉職」的故事:據說蜜蜂向觀世音請求給牠自衛武器,起先觀世音不肯,怕蜜蜂濫用武器。於是蜜蜂一再哀求且發誓,非到萬不得已的緊要關頭,決不會使用此武器,並且自己也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畢生只用一次。觀世音同意,因此賦予連腸螫針,一旦用來螫人,蜜蜂自己也會身亡。
又相傳以前蜜蜂的針刺很毒,一旦被螫,人就馬上死,即使不死,也面腫如豬頭。觀音娘知道此禍害之後,為了保護百姓,就對蜂王發咒語:「往後你的蜂子如果螫人,就自己先死!」從此蜜蜂在叮人時,就螫針連腸斷脫而死。後來養蜂的山民,為了感謝觀音娘懲治蜜蜂的功勞,每次在開蜂巢割蜂蜜時,都要先拿些蜂蜜敬拜觀音娘之後,才吃蜜。
西方國家也有些有關蜜蜂的習俗。歐洲人認為買蜂群會帶來厄運,因此都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換取蜂群。在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要一頭小豬才能換到一窩蜜蜂。蜜蜂也被視為家庭的成員,因此凡是家中的婚喪喜慶,都要告訴牠們。這種所謂「通報蜜蜂」的習俗,十七世紀時初見於英國,到1800年更加盛行。「通報」的方式,包括用鑰匙在蜂巢上輕輕地敲打、輕言細細語地向牠們報告、在巢口貢上一小塊結婚蛋糕或沾了葡萄酒的葬禮餅乾。如果家裡有大事而不讓蜜蜂知道,蜂群就會搬家。若是喪事,每個蜂巢都還要披上黑紗或一小塊黑色毛織品。出殯時,蜂巢口也不能朝向棺槨。1925年英國西部的一家報紙,還有一則某婦女盛裝「通報蜜蜂」的新聞。如果是喪事,她就一如寡婦般穿黑裝。婚嫁時,她就穿她最華麗的衣服,攜帶白絲帶。遇上弄璋或弄瓦之喜,也分別攜帶藍色或粉紅色絲帶。
蜜蜂也被視為「至德之蟲」所以養蜂之家的成員要和睦相處,因為惡語或爭吵的人,會惹怒蜜蜂招致蜂懲罰法國人相信,螫是在煉獄裡滌罪的親人所傳來的信息,是在嚴酷警惕生者惡有惡報蜂群的分封更被視為大事將臨的預兆。蜂群降落在乾死樹枝或籬笆樁上,是家中即將有喪事的先兆。若飛入房屋,就表示會有客人要來。如果降落在屋頂上,就是好運將臨的吉兆
詩詞裡的「黃蜂、胡蜂和蜜蜂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孔子説讀《詩經》有「多識鳥獸蟲魚之名」﹝一作「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的益處﹝語見《論語‧陽貨》。《詩經‧周頌‧小毖》篇云:「莫予荓蜂,自求辛螫」﹝注:螫,音釋﹞這是《詩經》裡唯一的「蜂」字,可是歷來各家對這兩句的詮釋,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人認為「荓蜂」是牽引扶助的意思,「辛螫」是指辛苦之事另外一說將「荓蜂」解釋為「荓,使也蜂,小物而有毒」而「辛螫」是指蜂螫人的辛辣痛所以我們不能肯定《詩經》裡談到蜂類。
蘇軾木蘭花令〉詞上片云:「垂柳陰陰日初永蔗漿酪粉金盤冷。簾額低垂紫燕忙蜜脾已滿黃蜂靜。」「蜜脾」是指蜜蜂以蜂蠟造成連片的巢室其形狀像故名。﹝注:蜜脾之蠟,可以製燭,謂之「蜜炬」,如宋秦觀〈德清道中還寄子瞻〉詩云:「何時燃蜜炬,復聽閣前鈴」是也。﹞現代昆蟲學的「黃蜂 yellow-jacket,是胡蜂類的俗稱之一。胡蜂雖然也是社會性行為的昆蟲,但是不釀。詩詞裡,黃蜂和紫蝶常常一起出現如李商隱〈二月二日〉詩的「紫蝶黃蜂俱有情」和〈閨情〉詩的「黃蜂紫蝶兩參差」。詩人們未必知道是什麼蜂,描述時可能就根據顏色直稱「黃蜂。不過蘇東坡在〈蜜酒歌〉、〈安州老人食蜜歌〉及其他作品裡用蜜蜂」,可見他知到什麼是蜂,所以「蜜脾已滿黃蜂靜」應該是避免同一句使用兩個「」字的修辭問題
唐徐凝〈題開元寺牡丹〉詩云:「此花南地知難種,慚愧僧閒用意栽。海燕解憐瀕脾睨,胡蜂未識更徘徊。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唯有數苞紅萼在,含芳只待舍人來。」除了不釀蜜之外,胡蜂類也不採花粉牠們嗜食糖性物質如花蜜及成熟的水果等蟲為肉食性,靠職蜂獵捕昆蟲及其他小動物或腐肉來喂飼。這裡的「胡蜂」徘徊牡丹花間,也應該不是現代昆蟲學的「胡蜂」。唐李賀〈惱公〉詩云:「弄珠驚漢燕,燒蜜引胡蜂。」「漢燕」對「胡蜂」,所以可能詩詞裡的「胡蜂」,只是指外來的蜜。依據《本草綱目》的解釋:「黑色者名胡蜂」,因為李時珍說:「凡物黑色者,謂之胡。」不過李時珍的「胡蜂」,是現代昆蟲學裡,不釀不採花粉的「胡蜂」。除了「黃蜂」、「胡蜂」之外,詩人們也常常只用「」字來指蜜
詩情蜂語
入秋之後,前院那片金黃燦爛的秋菊,從未有蝴蝶造訪過,或許是因為氣候不對而「蕊寒香冷蝶難來」﹝南宋張端義《貴耳集》引為唐黃巢〈題菊花〉﹞。王安石〈城東寺菊〉詩云:「黃花漠漠弄秋暉,無數蜜蜂花上飛。不忍獨醒孤爾去,慇懃為折一枝歸。」菊花本來不是重要的蜜源、粉源植物,秋季難得有其他花卉,所以還是有無數蜜蜂在黃花上飛。唐耿湋〈寒蜂采菊蕊〉詩云:「遊颺下晴空,尋芳到菊叢。帶聲來蕊上,連影﹝一作飲﹞在香中。去住霑餘霧高低順過風終慚異蝴蝶不與夢魂通。」雖然「蕊寒香冷蝶難來」,還是有「寒蜂采菊蕊」。只可惜蜜蜂不像蝴蝶那麼樣,可以傳萬里夢。﹝注:《莊子‧內篇‧齊物論》裏,有「莊周夢蝶的寓言,歷來文人都將做夢稱為蝴蝶夢」。唐崔塗〈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詩云:「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一作杜鵑)枝上月三更。」言詩人旅居湘鄂,夢見自己飛回萬里之外的家園。雖然從蝴蝶夢中獲得片刻的回鄉之樂,但是夢醒之後,發覺自己依舊孤眠異鄉。此時已是三更時分,偏偏樹枝上的子規鳥,又在月光下哀聲啼喚著「子歸!子歸!」使在異鄉漂泊的詩人,更加痛苦哀傷。﹞

宋毛滂〈漁家傲〉詞上片云:「 恰則小庵貪睡著。不知風撼梅花落。一點兒春吹去卻。香約略。黃蜂猶抱紅酥花萼。」這闋詞是說:「風吹落梅花花瓣,還有一點香味,黃蜂猶抱著紅酥花萼。」梅開花早,故有「花魁」之稱,是報春之花。但是梅花不是蟲媒花,本來就幾乎無花蜜、花粉可採。花瓣謝落之後,已經進入結果階段,更無花蜜、花粉。那麼這裡所寫的蜜蜂,應該不是在採蜜或花粉,而是婉惜地抱著僅存的紅酥花萼。﹝注:梅花有不少品種,綠萼梅是梅花中的最上品。﹞杜牧〈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兼寄江南許渾先輩〉詩云:「芳草渡頭微雨時,萬株楊柳拂波垂。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徑香寒蜂未知。」浮動在梅徑上的寒香,蜜蜂並不知道。宋劉辰翁〈臨江仙〉詞上片有「雪銷斷岸無痕。尋花不擬到前村。」詞句,下片云:「卻憶臨塘橋下馬,暗香不是黃昏。人生南北與誰論。嶺梅花樹下,閒聽蜜蜂喧。」才下過雪,嶺梅花樹下的這些蜜蜂,想必不是為了採蜜而來吧?

宋吳文英〈風入松〉詞下片云:「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詞人思念去妾,每天依舊在西園裡,灑掃平時兩人一同遊賞的林亭,癡心望着她但是伊人不來只有鞦韆使他彷彿見到她在懸盪飛舞詞人更藉著寫追逐香氣的頻頻撲向鞦韆架上繩索的幻境癡情地想著,雖然離別已久,伊人纖手留在鞦韆索的香氣,應該還經久不滅
宋呂渭老〈薄倖〉詞下片云:「怎忘得、迴廊下,攜手處、花明月滿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閒對芭蕉展。……。」這闋詞寫閨中少女對遠方戀人的懷念和憂思。上片言美好回憶,下片道出別離之後的紛煩和悽苦。蜜蜂終日忙碌,何愁之有?詞人用「蜂愁蝶恨無非暗寫少女
周邦彥〈浣溪沙〉詞云:「雨過殘紅濕未飛,疏籬一帶透斜暉。游蜂釀蜜竊香歸。金屋無人風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一春須有憶人時。這闋抒寫閨中懷人的小詞,從屋外日暮﹝斜暉﹞、春殘﹝殘紅﹞,寫到整個「金屋無人連燃沉水香熏衣的罩籠衣篝也只剩下一絲若有若無的香煙處處道出寂寞無聊空虛悵然的氣氛。游蜂採花釀蜜傍晚滿載而歸本來也是常情。詞人更用竊香歸來襯托困居金屋女主人的傷春思緒。
陸游一生創作九千餘首,是歷代詩作最多的作家。詩詞語氣豪放的陸放翁﹝注:陸游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此自號「放翁」。﹞也有不少有關蜜蜂的閒適抒懷之作。陸游〈東窗小酌〉詩云:「烏帽翩僊白苧涼,東窗隨事具杯觴。流年不貸世人老,造物能容吾輩狂。藤葉成陰山鳥下,檜花滿地蜜蜂忙。何人畫得農家樂?咿軋繅車隔短牆。」﹝注:「繅車」是抽蠶絲用具,有輪旋轉以收絲。﹞東窗外檜花盛開,蜜蜂忙著採蜜。隨興具杯觴獨酌,有誰又能像他那麼樣享受農家樂?陸游〈夏初湖村雜題〉詩云:「市遠村深客到稀,草堂終日掩柴扉。釀成新蜜蜂兒靜,分盡殘泥燕子歸。」住在那麼偏遠的地方,難得有訪客。草堂的柴門整天掩蔽,他只關心蜂兒釀新蜜。〈龜堂雜興〉詩云:「三分帶苦檜花蜜,一點無塵柏子香。鼻觀舌根俱得道,悠悠誰識老龜堂?」﹝注:陸游晚年自號「龜堂」,取龜有三義:龜貴;龜閒;龜壽。﹞新蜜釀成了,老龜堂悠然自得地品嚐那略帶苦味的檜花蜜,聞那無塵的柏子香。〈蛺蝶詞〉上片云:「蛺蝶子,去復來。草長齊腰花亂開。蜜蜂辛苦為人計,林鶯百囀胡為哉?」蜜蜂辛辛苦苦忙碌,是為人釀蜜。林鶯百囀千回的啼叫,又為了甚麼呢?
唐朝神贊禪師〈蜂子投窗〉詩偈云:「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禪是靈活的要靠自己去體認、去參悟。如果經年累月地鑽在故紙堆裡,啃佛經,就像那大門不肯用,偏偏撲撞紙窗想鑽出去的蜜蜂,那有出頭時?明朝僧人悟空作的〈空空歌〉說道:「朝為西來暮走東,人生恰是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是的,世人終日為名為利忙碌,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唐朝劉禹錫〈晝居池上亭獨吟〉詩云:「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法酒調神氣,清琴入性靈。浩然機已息,几仗復何銘?」劉夢得因為王叔文永貞革新案,被貶郎州司馬,遷連州刺史。他在日午的樹陰下,坐在池上亭裡獨吟。看到池邊花間忙碌的蜜蜂,引起他深沉的思考。雖然自己長期遭貶,備受打擊,也要學蜜蜂的勤奮勇敢,繼續積極參加政治革新。
據宋人陶穀《清異錄‧蟲》的記載:「溫庭筠嘗得一句云:『蜜官金翼使』。遍幹知識,無人可屬。久之,自聯其下曰:『花賊玉腰奴』。」溫飛卿稱蜜蜂﹝金翼使﹞為「蜜官」,卻叫蝴蝶﹝玉腰奴﹞做「花賊」,顯然對蜜蜂有所偏愛。
宋朝詩人楊萬里的詩風,以「新巧、諧謔、不避淺俗」著稱,對蜜蜂也頗有研究。他的〈蜂兒〉詩云:「蜜蜂不食人間倉,玉露為酒花為糧。作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猶帶百花香。蜜成萬蜂不敢嘗,要輸蜜國供蜂王。蜂王未及享,人已割蜜房。老蜜已成蠟,嫩蜜方成蜜。蜜房蠟片割無餘,老饕更來搜我室。老蜂無味秪有滓,幼蜂初化未成兒。老饕火攻不知止,既毀我室取我子。」對蜜蜂的生活以及對老饕割蜜的感受,描述得頗為生動逼真
詩人一向有豐富的想像力,對於蠟梅的由來,更是有生動有趣的解說!蘇東坡〈蠟梅一首贈趙景貺〉詩云:「天工點酥作梅花,此有蠟梅禪老家。蜜蜂采花作黃蠟,取蠟為花亦其物。」楊萬里在他的〈蠟梅〉詩中更指出:「蜜蜂底物是生涯,先作餱糧蠟作家。歲晚略無花可採,卻將香蠟吐成花。」(圖五)。


 圖五:蠟梅是蜜蜂用香蠟做的!

蜜蜂有關的臺灣諺語
諺語雖然率直純樸,常常是慧言妙語諺語中有不少拿昆蟲做比喻下面是幾則與蜜蜂有關的臺灣諺語:
「啞口予蜂叮著」啞巴被蜂螫,有苦難言
「嫁著有錢尪,驚伊變成採花蜂。」嫁了有錢的丈夫,怕他像蜜蜂那樣,到處拈花惹草。
蜂目獅聲」形容人其貌不揚﹝蜜蜂有一對大複眼﹞,聲音如獅吼
蜂蟻識君臣」連蜜蜂、螞蟻都懂得君臣之禮,何況是人?
「蚼蟻食蜜戶蠅食臭臊螞蟻喜歡吃,蒼蠅喜歡吃臊臭的東西各有所好
角蜂,看做笋龜」將會螫人的「角蜂當作不會螫人的甲蟲。壞人當好人。
掠人不作穡,掠不作蜜」抓來的人不肯做事抓來的蜜蜂不釀蜜工作不能勉強
蜂巢廱百百頭蜂巢廱是一種惡性膿瘡大膿包內瘡口很多而且每個都有膿頭宛如蜂巢。此處用「蜂巢廱的多膿頭來比喻個個都想當頭目人人堅持己見
小時候常聽到一些養蜜蜂「老阿伯」告誡我們說:「惹蜂頭,惹鬼掟嚨喉。」因此,對那些在蜂巢口進進出出的蜜蜂,我們都敬而遠之。真的,忙著採蜜和花粉的「蜂仔」,不惹牠,就不會被「頭」。我們倒是喜歡在蜂巢附近,唱著:「日出滿山去,黃昏歸滿堂,年年出真主,日日採花郎。」這是一首台灣的兒童猜謎謠,謎底是猜一種小蟲。請您猜猜看是甚麼?
後記:拼字「蜜蜂的故事
美國每年舉行的全國拼字比賽會(National Spelling Bee) 1925年由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的《信使日報》(Courier-Journal)發起,1941年開始由斯古理普司‧豪華德新聞社(Scripps Howard News Service)贊助。
拼字比賽會為什麼叫做「Spelling Bee」呢?原來英文裡bee字,除了「蜂或蜜蜂」之義之外也是指鄰居們聚集在一起來協助某一家完成一項工作的集體勞動聚會。這種字義的最早記載是1769年的紡織聚會(spinning bee),接著有1816年的剝穀殼聚會(husking bee)1827年的採蘋果聚會(apple bee)1836年的伐木聚會(logging bee)等記載。此種字義的用法後來延伸而包含娛樂性的聚會。所以在一起比賽拼字的聚會雖然叫做「Spelling Bee 卻和蜜蜂(bee)毫無關係不過也有人認為比賽會上群英聚集酷似勤奮的蜂群。所以全美拼字比賽會的會徽上,還是有一隻蜜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