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點水蜻蜓款款飛



農業世界雜誌 292期﹝200712月,頁96-100
《詩情蟲語》
點水蜻蜓款款飛        /何所之
多咧咪,掠田嬰!
「頭圓、尾直、六支腳、四支翅。」這是一首閩南語的台灣兒童猜謎謠,謎底是「田嬰(蜻蜓)」。童年的農村生活裡,「田嬰」是我們「狩獵」遊樂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獵物。我們常常三五成群到屋前院後,一邊唱著「一二三﹝西洋音譜:多咧咪﹞,掠田嬰!」一邊尋找蜻蜓。
我們捕捉蜻蜓有三招:「空手掠田嬰」、「葵笠仔罩田嬰」和「釣田嬰」。「空手絕技」是每個小孩都想學會的拿手好戲。一發現蜻蜓就放輕腳步,接近到伸手可及的距離,然後伸出食指對準牠的那對大眼睛不斷地快速畫圓圈,直見蜻蜓頭隨著手指頭轉動,不到幾分鐘,牠就「頭暈目眩」;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抓住蜻蜓的尾巴。我們沒有捕蟲網,事實上根本就沒聽過「捕蟲網」這個「大人話」。不過農村兒童自然會就地取材,弄出「克難捕蟲網」。先找個舊「葵笠(斗笠)」把竹葉拆掉,拿根細竹竿從斗笠半腰處的簍眼穿過去,就是我們捕捉蜻蜓的工具了。一看到蜻蜓停在草地上,拿帶柄的空斗笠朝牠身上一蓋,再小的蜻蜓都會因為「尾直、四支翅」而無法穿過簍眼飛逃,只要略掀開斗笠,就可以伸手進去抓住牠。難捕捉的大蜻蜓就用「釣」的。「釣田嬰」的用具很簡單,拿條一尺多的細線,一端綁在一根一尺不到的細竹竿末端,線的另一端綁隻小蜻蜓或小蝗蟲當「釣餌」。看到不管是停置或在飛的大蜻蜓,就舞動細竹竿,將綁著的小蜻蜓對著牠甩圈子。大蜻蜓會馬上飛過來,口咬、腳抱,緊抓住小蜻蜓不放,而且忙著吃牠。此時就收回竹竿,輕而易舉的取下「釣到的田嬰」。捉來的蜻蜓,我們就抓住牠的尾巴讓牠飛,說是「手提電風」。媽媽看到了總是要我放牠們飛走,可是等我們玩夠了,蜻蜓也已奄奄一息了。
蜻蜓、豆娘之別
溫帶地區的蜻蜓,翼幅有58公分。熱帶地區的蜻蜓,翼幅可達20公分。石炭紀(約三千萬年前)飛翔於北美的蜻蜓,其翼幅有60公分。蜻蜓古稱蜻蛉,宋代羅願的《爾雅翼》就說:「水蠆化蜻蛉,蜻蛉仍交於水上,附物散卵,復為水蠆。」正確地道出蜻蜓的生態。
蜻蜓屬於蜻蜓目,其實此目昆蟲包括蜻蜓和豆娘兩大類,一生經過卵、稚蟲和成蟲三階段。成蟲陸生,稚蟲在水中生活通稱水蠆,捕食性尤勝於成蟲,喜食蜉蝣及蚊類幼蟲,大的水蠆甚至於捕食蝌蚪及小魚。豆娘類的稚蟲細長(圖一),以三條尾鰓呼吸,生活期間一般約年許。蜻蜓類的稚蟲粗短,以直腸鰓呼吸,生活期間約兩年,也有長達五年的。成熟的稚蟲爬出水面之後,附著在附近石頭或植物上脫皮羽化(圖二)。成蟲有大形複眼一對,頭大呈半球形〈蜻蜓〉或啞鈴形(豆娘),能活動自如,故有360度視野。蜻蜓和豆娘的成蟲極易分辨,蜻蜓體形較粗大,靜止時四翅展開平放兩側。豆娘體形較瘦細,靜止時通常四翅豎立於身體背面(圖三)。蜻蜓飛行輕快,其速度可達每小時100公里,所以都捕食行動或飛行的昆蟲。豆娘不善飛,只能捕捉停息不動的獵物。我們都是在水池或小溪附近捉蜻蜓時,才看得到體形苗條的豆娘。
  
  
圖一:細長的豆娘稚蟲﹝頭朝下﹞。


圖二:蜻蜓稚蟲在植物上脫皮羽化﹝荷蘭Vrije 大學Cor Zonneveld教授提供﹞。


圖三:靜止時豆娘四翅豎立於身體背面﹝荷蘭Vrije 大學Cor Zonneveld教授提供﹞。

由於蜻蜓的腹節細長,所以西方傳說中,蜻蜓是「魔鬼的縫針」。牠會趁著壞孩子熟睡時,把他的嘴唇縫起來。據說蜻蜓能使死蛇復活,故又名「蛇醫」。
「蜻蜓點水」非等閒事
蜻蜓、豆娘都在稚蟲生活的水邊交配。雄蟲在交配之前,先由第9腹節生殖孔中,將精子移到第2腹節的陽莖囊內,然後才去追求雌蟲。交尾時,蜻蜓的雄蟲用腹末的副器,抓住雌蟲的頸部。豆娘的雄蟲,則抓住雌蟲的前胸背部。雌蟲被雄蟲握住之後,即屈伸腹端的生殖器,對準雄蟲第2腹節的陽莖囊,進行交配。這時雌雄連成環狀,或在植物上停息(圖四),或在空中飛行。環狀配對的時間可能很久,但受精的過程只有幾秒鐘。


圖四:蜻蜓雌雄連成環狀交配﹝荷蘭Vrije 大學Cor Zonneveld教授提供﹞。

成語「蜻蜓點水」是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此語出自唐杜甫〈曲江〉詩:「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唐代之前,一般都只提到「蜻蛉」,沒提到牠「點水」的事,只說到會飲露崔豹 《古今注》云:「蜻蛉, 一名蜻亭,一名蝴蝶,色青而大者是也,.小而黃者曰胡梨,一曰胡離,小而赤者曰赤卒, 一名絳騶,一名衣使者,好集水上,亦名赤弁丈人」雖然崔豹提到蜻蜓在水上聚集,不過不是點水.杜甫〈曲江〉詩的「點水蜻蜓款款飛」,原指明媚的春光裡,蜻蜓自由自在地點水、徐緩向前飛行。後人卻拿「蜻蜓點水」,來比喻一個人做事膚淺不深入甚至於有「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之意
其實「蜻蜓點水」是牠在產卵,繁衍物種,責任重大,豈可如此等閒視之?蜻蜓的產卵方式,因種而異。這類「點水」蜻蜓沒有產卵器,牠在水面每點一下,就把已經由產卵孔排出附在體末的幾粒卵,洗到水裡,這些卵就沉到水底。具有「點水」產卵習性的蜻蜓,在大熱天時,有時會把柏油路面或特別乾淨的汽車頂反光誤為水面,而在這種地方「點水」。據說有些蜻蜓不「點水」,而在水體上空,以「空投」方式將卵粒或卵塊墜入水中。有的蜻蜓停在水生植物,或露出水面的枯枝或石塊上,把卵產入水中。有些蜻蜓的產卵器很長,會在水溝或小溪水邊,豎起身體將產卵器插入水裡的泥沙或藻叢間,進行「插秧式產卵」。至於蜻蜓的近親豆娘則把卵產在水生植物的幼嫩組織裡,稚蟲孵出後,掉入水中生活。有一種豆娘在流水急速的溪邊,停在露出水面的腐枝上,頭朝上沿著腐枝倒退潛入水中,把卵產在腐枝上的汙物裡。這類用「潛水式」產卵的豆娘,因為體表有許多微細剛毛,使得水不能與皮膚直接接觸,更不能堵塞氣門,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空氣層。所以潛入水中的成蟲,體表有一層銀白色薄膜。這層空氣層,足以維持雌蟲在水中呼吸之需,因此停留時間可達數分鐘之久。
田嬰結堆,著穿棕簑!
農諺大多數與預占晴雨有關,是由先民幾百年的經驗累積下來的民間知識,故應驗的也很多。「田嬰結堆,著穿棕簑」是指蜻蜓群飛(結堆),乃雨兆,所以要穿棕簑。不過牠們不是因為快要下雨而「結堆」,實際上這些大蜻蜓是群集來捕食雨前群飛的小飛蟲的。只是蜻蜓大,容易引人注目,而「出了風頭」罷了。美國肯塔基州有句農諺:「蚊蚋群飛,是下雨和變熱的前兆」,就是類似的「昆蟲氣象預報」。
然而蜻蜓成群遷飛,確是時有所聞。有些種類還遠離海岸,長距離飛行,而在渤海中航行的船上被捕獲。就目前所知,在美國遷飛群裡的蜻蜓,可多到數十萬隻。一般發生在七月底到十月中旬,而以九月為最多。通常沿海岸或湖畔遷飛,不過翌年是否又回頭北移,尚無法證實。目前只有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發現在當地的蜻蜓尚未羽化之前,就有成蟲出現,這些蜻蜓很可能是從南方飛上來的。蜻蜓學家們於1992年成立北美蜻蜓遷飛研究網,呼籲大眾參與觀察並提供資料,以便對蜻蜓的遷飛,能有全面性的瞭解。所以蜻蜓的這種遷飛,是否和拙作蝴蝶不傳千里夢﹝農業世界雜誌 267期﹞一文提到美洲帝王斑蝶按時南遷北移的習性與原因相同,尚待科學家後續的研究。
詩情蜻蜓語
梁簡文帝〈晚日後堂〉詩云:

幔陰通碧砌,日影度城隅;岸柳垂長葉,窗桃落細跗。
花留蛺蝶粉,竹翳蜻蜓珠;賞心無與共,染翰獨踟躕

梁朝諸帝好以女性的觀點寫詩,簡文帝(蕭綱)也不例外,這是一首寫相思的詩,詩中主角也應是女性。 同「柎」,指花萼的基部。「花留蛺蝶粉」是說花因著花粉而留住蝴蝶,「竹翳蜻蜓珠」意指竹葉下蜻蜓因水珠而停留。染翰是以筆蘸墨的意思。這位思婦由欣賞春景觸發自己無人與共的孤獨,而拿著蘸了墨的筆,似欲捎信給情人卻又欲行又止。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云: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杜工部為官止於左拾遺(負責進諫、薦舉)的小官仕途雖不得意,但時值暮春也要飲酒為樂。於是日日典春衣沽酒後來甚至於平常所到之處都欠有酒債不過「人生七十古來稀」像「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這麼恬靜、自由、美好的境界雖然總會隨著時光而消逝現在還是好好欣賞一番吧!
劉禹錫和樂天春詞〉詩云: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這是劉禹錫和白居易春詞〉的宮怨詩一個年輕美貌的宮女精心梳妝、脂粉塗抹得與容顏相宜之後下朱樓雖然滿園鶯歌蝶舞柳綠花紅奈何院門深鎖陪伴她的是一院春愁她獨自走到中庭百無聊賴地數著花朵以遣愁悶。不料無知的蜻蜓卻以為她是花中最美麗的一枝,而飛到她頭上的玉簪〈注:也用來搔頭,因而又稱「玉搔頭」〉蜻蜓都覺得她比花美,自己卻獨坐深宮,得不到君王的思寵,此詩借蜻蜓為旁襯,頗饒意趣
宋陳與義〈中牟道中二首〉其二云:

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並來!

宣和四年陳與義為母服喪三年期滿之後又升了官再次登仕途的他心情愉快〈中牟道中〉藉著描述上任時的途中所見,側寫下當時的愉悅心情:雨前微風中的楊柳搖曳多姿,有如美女相迎毋需媒人引介;蜻蜓雨前低飛,然而當牠們飛近過往的人馬時,又忽兒生疑忌而又一舉遠颺。涼風適意,似已早就約定好,別把惱人的塵沙也一並帶來。「蜻蜓近馬忽相猜」句尤為風趣幽默!
宋楊萬里〈小池〉詩云:

泉眼無聲惜細流春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泉眼無聲地往外流出細水,陽光透過樹蔭照著池水,波光柔和。春天剛剛出水面的荷,葉還沒有展開,才只露出尖尖角,小小的蜻蜓就飛來,在上頭歇腳。一小池春水,一枝小荷一隻小蜻蜓,楊誠齋用短短二十八個字,畫出一幅初春小池塘的絕妙景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