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刊 1323期 29-30頁(2009/7/26 )
孟浩然可曾「踏雪尋梅」?何所之
寒舍前後院種了四棵蠟梅和十七棵梅花,筆者2001年和2002年以筆名「胡不歸」,在《世界周刊》談過梅花和蠟梅,贈送樹種、樹苗,結識了不少朋友。大家書信往來、言談間常提到名曲〈踏雪尋梅〉,有人還問及所尋的是梅花還是蠟梅?
〈踏雪尋梅〉是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教授黃自作曲,他的學生劉雪庵填的詞,歌詞如下:
雪霽天清朗,臘梅處處香,
騎驢灞〔一作壩〕橋過,鈴兒響叮噹。
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
好花採得瓶供養,
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
可是有些歌本,如民國46年台南經緯書局出版、吳曉峘編的《中國名歌集》,以孟浩然為作詞者,網路也有乾脆用「孟浩然∕劉雪庵」來著錄。這首歌詞不可能是孟浩然的作品,除了歌詞明白如現代白話之外,孟浩然的時代填詞之風未盛,即令有創作也止於婉約或外族曲。
梅花蠟梅 截然不同
至於梅花和蠟梅也截然不同,前者屬於薔薇科的落葉喬木,後者屬於蠟梅科的落葉叢生灌木。梅花又名春梅,是報春之花,單瓣或複瓣,有紅、粉紅和白色,獨無黃色。蠟梅卻只有黃色,故又叫黃梅。據清人《花木鳥獸集類》記載:「范石湖(成大)《梅譜》謂: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以新巧、諧謔、不避淺俗著稱的宋朝詩人楊萬里,在他的〈蠟梅〉詩中更說:「蜜蜂底物是生涯,先作餱糧蠟作家。歲晚略無花可採,卻將香蠟吐成花。」那麼「雪霽天清朗,臘梅處處香」的「臘梅」,是梅花還是蠟梅?
《辭源》、《辭海》皆有「蠟梅」,獨無「臘梅」。有些園藝書籍,用「臘梅」為名。蠟梅花期因品種而異,雖然一般在十二月至二月間,也有在十月間開花的品種。因此認為此樹於「臘月」開花,而稱之為「臘梅」,似有以偏概全之弊。
清車萬育著、王之幹箋釋的《 聲律啟蒙撮要》有「浩然驢」句,注云:「《韻府》:孟浩然嘗有灞水冒雪騎驢尋梅花,曰:『吾詩思在風雪中驢子背上。』」。如果劉雪庵是以孟浩然冒雪騎驢尋梅的典故作詞的,或許他的「臘梅」是將臘月(陰曆十二月)和梅花兩個詞的縮稱,指臘月裏的梅花處處飄著香氣。那麼〈踏雪尋梅〉找的就是梅花,只是孟襄陽是冒雪尋梅,劉雪庵寫的是雪霽尋梅。
孟浩然「冒雪騎驢尋梅」見於王之幹的箋釋,不是車萬育的原文。王之幹引用《韻府》,可是《韻府群玉》(宋末陰時夫撰)只有「雪驢」,引自《雜記》:「鄭棨曰:詩思在灞橋雪中驢子上。」並沒有「浩然驢」,卻有「杜甫騎驢」、「李白騎驢」和「賈島跨驢」。光緒12年張玉書等奉敕編的《佩文韻府》,有「雪中驢」,也引《雜記》而略有不同 (用「驢背上」) 。但有「騎驢」,引蘇軾詩曰:「雪中騎驢孟浩然,皺眉吟詩肩聳山。」
騎驢尋詩 傳之已久
《佩文韻府》的引文,出自蘇軾的〈贈寫真何充秀才〉詩云:「又不見雪中騎驢孟浩然,皺眉吟詩肩聳山。」蘇軾的〈大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代孔周翰〉詩也說:「又不是襄陽孟浩然,長安道上騎驢吟雪詩。」蘇軾的根據可能用了唐代彥謙〈憶孟浩然〉的詩,記云:「郊外凌競西復東,雪晴驢背興無窮。句搜明月梨花內,趣入春風柳絮中。」則襄陽驢背尋詩事,當時已傳之矣。南宋施元之註:「世有〈孟浩然連天漢水闊孤客郢城歸圖〉,作騎驢吟詠之狀。」提到當時已有孟浩然騎驢的畫題,只是未言畫中是否有雪或梅花。元人方回的〈孟浩然雪驢圖〉詩,有「我亦嘗遨江漢邊,梅花臘月猶年年。」但是彥謙〈憶孟浩然〉詩指的是「句搜明月梨花內,趣入春風柳絮中。」沒有梅花。
後世像明彭大翼《山堂肆考.過灞陵橋》,有「孟浩然曰:『詩思在灞陵驢子背上。』」彭氏在《山堂肆考.詩思》中再次提及「或問孟浩然詩思,答曰:『詩思在灞陵驢子背上。』」態度是相當肯定騎驢的就是孟浩然,可是文中沒有提到梅花,也沒有雪。
其實「雪中騎驢」的典故,最早記錄的是五代孫光憲的《北夢瑣言》,不過主角是鄭綮,不是孟浩然。
《北夢瑣言》卷七云:
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相國題老僧詩云:「日照四山雪,老僧門未開。凍瓶粘柱礎,宿火燼爐灰。童子病歸去,鹿麑寒入來。」常云:「此詩屬對,可以稱衡,言輕重不偏也。」或曰:「相國近為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那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另外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引《古今詩話》也記此事,內容與《北夢瑣言》相同,另北宋末的黃徹《 溪詩話》卷二也記云:
或問鄭綮:「相國近有詩否?」答云:「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那得之!」《北夢瑣言》載: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及登庸,中外驚駭。太原兵至渭北,天子震恐,渴于攘卻,綮請于文宣王諡號中加一哲字,其不究時病,率此類。愚謂此人止可置於風雪中,令作詩也。
《增補大字事類統編》(宋人吳淑原作,清代黃葆真增補) 也引《北夢瑣言》,而記此事 (但是用「驢背上」)。
版本甚多 眾說紛紜
《韻府群玉》和《佩文韻府》引用的,就是這個典故。不過兩個典故間還是有差異:鄭綮雪中騎驢,沒有尋找梅花,到了孟浩然就更加有雅興,在詩思之外還尋訪起梅花來了。「孟浩然雪中尋梅」之說,自此盛行。
明朝還有孟浩然踏雪尋梅的畫,畫上有題詠一首,說道:
浩然先生,盛唐錦心秀口,冰肝腸詞,追風雅、諧宮商,清如環珮珩璜,幼鄰摩詰相頡頏,子美、太白參翱翔;私入禁署逢明皇,誦詩卻誦南山章,忤意拂袖還襄陽。嬉遊只在雲水鄉,閑身到處頻徜徉。溪山晏歲梅吐香,跨蹇獨出尋孤芳,六花亂落紛悠揚。老樹翯翯虬龍驤,痴童前引凍欲僵。回顧以促歸去忙,鹿門尚有十里強,先生驢背寒都忘,吟哦未覺天昏黃。開元治世文運昌,同時諸子皆俊良,惟公製作尤擅場,篇篇首首興趣長,字字句句金玉相。珠白璧爭焜煌,千載不垂休光。(明李昌祺《運甓漫稿.題孟浩然踏雪尋梅圖》)
《金瓶梅》第二十回也有以下記載:
光陰似箭,不覺又是十一月下旬。西門慶在常峙節家會茶散的早,未掌燈就起身,同應伯爵、謝希大、祝實念三個並馬而行。剛出了門,只見天上彤雲密佈,又早紛紛揚揚飄下一天雪花來。應伯爵便道:「哥,咱這時候就家去,家裡也不收。我每許久不曾進裡邊看看桂姐,今日趁著落雪,只當孟浩然踏雪尋梅,望他望去。」祝實念道:「應二哥說的是。你每月風雨不阻,出二十銀子包錢包著他,你不去,落的他自在。」
不過清康熙四十八年王翬的山水畫〈孟浩然詩意〉,款識云:「 水迴青嶂合。雲度綠溪陰。倣范中立筆法補孟浩然詩意。己丑夏五烏目山中人王翬。」圖中孟浩然騎驢過橋,有侍從一人,但是沒有梅花,也沒有雪。雖然如此,後人直將「孟浩然雪中騎驢尋梅」當作典故。王之幹引用《韻府群玉》或《佩文韻府》箋釋《 聲律啟蒙撮要》時,很可能受李昌祺詩及當時孟浩然踏雪尋梅等畫作的影響,而將《韻府群玉》「雪驢」或《佩文韻府》「雪中驢」典故中的鄭棨,誤解為孟浩然了。
以訛傳訛 並無史實
上述李昌祺《運甓漫稿.題孟浩然踏雪尋梅圖》有「溪山晏歲梅吐香」句,可見所尋的是梅花。再說蠟梅雖然一向以清香冷豔稱奇,歷代詠蠟梅的詩文不多,也沒有梅花那麼入畫。宋朝徽宗皇帝的〈蠟梅山禽〉圖,畫的也不是蠟梅,而是複瓣的白梅。不過「孟浩然雪中騎驢尋梅」,畢竟只能算是為期已久的一種訛傳。既然無「孟浩然雪中騎驢尋梅」之史實,我想我們也就不用去追查「雪霽天清朗,臘梅處處香」的「臘梅」,是梅花還是蠟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